福建银行业2015年“金融知识进万家”宣传服务月活动

时间:2015-09-01



一、宣传标语

1. 存款贴息是陷阱,贪图高利肠悔青。

2. 陌生信息多警惕,多方求证很必要,亲朋有事多商讨,务因贪小进圈套。

3. 陌生汇款要核实,网站链接莫乱点,高额揽储留心眼。

4. 吸储“贴息”系陷阱,高息“诱饵”不动心、熟人“热心”莫轻信。

5. 存款贴息要警惕,贪图小利悔不及。

6. 银行密码要管好,一旦泄露不得了。

7. 网银U盾要管牢,交给他人钱转跑。

8. 冒名亲友急要钱,不忙汇款核对先。

9. 银行网址要记清,谨防诈骗莫轻信。

10.金融诈骗不难防,不贪不理不上当。

11. 转账短信要留心,真假难辨多咨询;电话核实最要紧,       严防骗子把财侵。

12. 询问信息要警惕,卡号密码须保密。

13. 转账汇款需谨慎,行动以前先确认。

14. 高利诱惑是陷阱,投资理财要清醒。

15. 天上不会掉馅饼,给你送钱是陷阱。

16. 高息与风险同在,请捂紧自己口袋。

17. 通讯诈骗不难防,不给不要不上当。

18. 高息存款有猫腻,非法集资需警惕。

19. 安全账户是诱饵,谨防诈骗不糊涂。

20. 买卖银行卡,害人又害己。

21. 陌生信息陷阱多,调查清楚最稳妥。

22. 银行卡号要安保,动态密码不外告。

23. 高息“诱饵”不动心,熟人“热心”不轻信。

24. 刷卡消费眼不离,保护信息很要紧。

25. 钓鱼网站真不少,个人信息保护牢。

26.诈骗短信莫轻信,转账汇款须辨清。

27. 外地政法来电话,涉及账户和密码,假冒欺诈不理他。

28. 通讯网络虚实难辨,多方求证真假自知。

29. 转账短信要留心,真假难辩多咨询,严防骗子把财侵。

30. 输入密码要遮挡,谨防非法摄像头。

 

二、典型案例

 

案例1:警惕高息存款,保障资金安全

 

基本情况:

吴先生接到一位自称某银行客户经理的电话,称能为其办理高额贴息存款,但要求其存款到期前不得查询账户,且不得开通短信提醒、网银等业务。吴先生觉得办理该项业务利息收入可观,于是办理了5万元存款,存期一年。一年存款到期后,吴先生去营业网点支取存款,发现5万元早已被划转。经警方调查显示,犯罪分子先以高息诱导吴先生将资金存入银行;再要求签订“不开通短信提醒业务、不开通网银权限、不通存通兑、不销户、不查询、不得提前支取、不质押”等内容的“七不”承诺书;最后通过伪造吴先生签字,签订与商户的委托扣款授权书,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,在吴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,向银行发出扣款指令盗取存款。

小贴士:

1、对于他人提出的“高息”存款、“贴息”存款等要求,客户应当保持警惕,切莫贪图小利,银行不会提供类似服务。

2、应妥善保管个人信息,切勿将有关银行卡账号、密码及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给他人。

3、建议客户开通短信提醒、微信提醒等业务功能,以便及时知悉自身账户变动情况。

 

案例2:杜绝银行卡转借,防范伪卡盗刷

 

基本情况:

许先生最近新办了一张信用卡,一位朋友因最近资金紧张,求助许先生请求借用其信用卡救急,并承诺一定按期还款。碍于情面,许先生答应将信用卡借给朋友,一段时间后,朋友按约归还了信用卡,同时还清了刷卡消费金额,许先生因此也没有太在意。

几个月后,许先生收到信用卡消费短信,提示其信用卡在境外产生实时消费。许先生于是立即联系银行客服,要求立即进行信用卡挂失止付,并及时做了报警处理。经警方调查显示,许先生系被犯罪分子伪卡,并在境外盗刷。

小贴士:

1、按照相关规定,银行卡仅限持卡人本人使用,不得出租或转借。

2、妥善保管本人信用卡账户、密码、有效期及CVV2码等关键信息,切勿泄露给他人。

3、发现本人信用卡被盗刷后,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挂失止付或停卡处理,减少盗刷损失,同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
 

案例3:关注支付安全,慎设帐户密码

 

基本情况:

白先生接到银行客服的交易核实电话,称其名下的卡片发生了多笔大额消费。客服是这样说的:“您好,和您核对一下,你名下尾号****的信用卡有几笔消费记录。”

而白先生并未操作这些交易,因此立即报了案。警方根据交易资金流向的线索破案后发现,不法分子是通过黑客技术入侵了某网站,窃取了白先生在该网站的用户名和登陆密码。随后不法分子尝试用于网络支付,由于白先生在支付网站也设置了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,因此被盗刷。

小贴士:

1、对于支付帐户的登陆密码、消费密码应与一般网站登录密码区别设置,并养成定期更改密码的习惯,防止因其他网站信息泄露而造成支付帐户的资金损失。

2、网络支付相对POS消费等传统用卡渠道,存在交易场景虚拟化,验证强度相对较弱等特点,因此主要定位于小额支付。建议客户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合理的单笔与单日交易限额,防止发生大额盗刷。

3、开通短信提醒服务,可及时掌握帐户动态信息,避免发生连续盗刷。

 

案例4:慎扫二维码,降低盗用风险

 

基本情况:

孙小姐经常网购,最近找到一家网站承诺购物能返100元的红包。孙小姐挑选了一件500元的毛衣,并询问卖家如何获得红包。卖家给孙小姐发送了一个二维码,并称只要扫描该二维码,就可以获得红包。孙小姐扫描后发现,红包界面并未出现,手机显示“无法识别”,怀疑自己遇到了骗子,于是急忙联系卖家,可卖家已下线。不久之后,孙小姐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。经警方调查,当时扫描的二维码中含有木马病毒,盗取了孙小姐的银行卡信息。

小贴士:

1、网购应该尽量选择信誉度比较高的正规商户,不要轻信商户发送的链接、压缩包、图片和二维码等。

2、谨防“山寨”应用软件,在扫码前一定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正规的网站,一些发布在来路不明的网站上的二维码最好不要扫描,更不要点开链接或下载安装。

3、在移动终端安装杀毒软件等相应的防护程序,一旦出现有害信息,可以及时提醒和删除。

 

案例5:严守银行卡信息,防范盗刷风险

 

基本情况:

王先生接到一位自称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,说是可以免费帮王先生将当前信用卡额度从5万提高到10万,对方准确的报出王先生的姓名、身份证及住址等信息,且来电显示与银行客服电话相似。王先生非常心动,于是就按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,期间,王先生收到银行发来的验证码信息,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将验证码提供给了对方。挂断电话后,王先生收到信用卡消费短信通知,提示他信用卡被划走3000元。

经调查显示,犯罪分子先是通过不法手段获取王先生的信用卡账号、有效期等信息,再通过电话骗取其手机验证码信息,进而进行盗刷。

小贴士:

1、应警惕任何假冒银行客服电话、短信,以代客户提高额度等理由,索取个人或卡片信息进行盗用的情况。

2、银行工作人员不会向客户索要验证码,消费者如有提升额度等业务需求请通过银行官方微信、网银、客服热线等正规渠道办理,避免造成资金损失

3、不要在陌生网站填写或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、卡片信息。